关于下发《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年”实施细则及2009—2013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的通知
各系: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09年5月19日院务会议通过了《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年”实施细则及2009—2013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现下发给你们,请传达到全体教师。
附件:《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年”实施细则及2009—2013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2009年6月24日
附件: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年”实施细则及2009—2013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落实吉林大学“人才年”实施方案,结合我院的实际,制定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落实学校“人才年”实施细则及2009—2013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方案。
一、学院师资队伍现状
(一)队伍结构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教师73人。在校本科生675人, 硕士研究生115人,博士研究生137人,外国留学生2人,生师比为15.4:1。
1.职务结构
教师队伍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27人,高级职务比例为70%。其中,35岁以下教授0人;45岁以下高级职务教师 35人,占高级职务教师总数的 65%。
2.学历结构
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69人,占教师总数的9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有51人,占教师总数的70%。教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 25人,占教授总数的93%;。
3.年龄结构
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有18人,占教师总数的25 %,36-45岁教师有 34人,占教师总数的 47%。46-60岁教师有19人,占教师总数的26 %,中青年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
4.学缘结构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中,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者4人,非吉林大学(含合校前的其它几所大学)授予的17人,学缘结构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新聘用教师中非本校毕业教师的比例在逐年增加。
(二)教师梯队
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一批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具有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在国内外产生一定影响的教师梯队。
(三)高层次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
学院形成了以任露泉院士为核心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博士生导师和中青年博士为主的骨干队伍。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科学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各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
二、学院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各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状况不均衡。农业机械化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师资力量明显雄厚,在国内同类学科中也是一流的,但是其它学科,如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发酵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在方向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合理的梯队;自主设置的仿生科学与工程专业还缺少生物学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本科专业包装工程的教师队伍还很不健全等等。
2、 全院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不尽合理,近亲繁殖现象仍较重。在我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中,毕业于本校、本学科的占多数,而在国外大学或者国内其它知名高校取得学位的较少,学缘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学术队伍中,顶尖级学术精英和在国际上有较高影响的杰出中青年学者缺少,35岁以下的青年教授没有,这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需要加强培养和建设。
4、 师资队伍的联合科研能力和团队精神较弱,需要引导扶持,尤其是通过国家“985”创新平台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三、2009—2013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适应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整体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关键,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2009“人才年”各项工作的开展,造就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学术团队,进一步完善人才队伍培养、引进机制以及用人环境,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学院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形成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代表,师德高尚、学风扎实、基础雄厚,锐意创新,富有奉献与合作精神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学术带头人群体和学术骨干群体,自行培养并面向海内外招聘优秀人才(全职和非全职);采取攻读学位、出国进修、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博士后研究等方式,实施中青年骨干培养和深造计划;培养一支具有很强支撑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优化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建设创新团队;优化与均衡各学科的师资队伍结构;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力争培养或引进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或唐敖庆特聘教授1-2名;引进青年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以及国外留学的博士3-5名,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名左右,使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80%;进一步降低教师本缘率。
四、具体任务和采取的措施
1、造就和引进学术领军人才。学院应抓住国家实施的机会和吉林大学“人才年”行动,争取在引进和学术领军人物方面有所进展,为进一步建设国家重点学科和培育工程仿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人才保障。
2、培养和引进杰出青年学者。引进或培养顶尖级学术精英和在国际上有较高影响的杰出中青年学者。力争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讲座教授”、“唐敖庆特聘教授、讲座教授”教授1-2名。积极申报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的“杰出青年学者培育项目”。对于极具潜力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重大项目的青年教师给予特殊支持。
3、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抓住学校实施 “百名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的机会。学院每年选派2-3名青年骨干教师到海外名校,师从一流学者进行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一年以上,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利用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国内研修计划”,加大在职培养力度,通过访问学者、高校或企业博士后研究等方式,到国内其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进行研修,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利用“青年教师创新项目”等专项资助新聘青年教师的自主科研工作。定期举办“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青年教师创新学术思想论坛”,并且尝试性地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
4、提高新聘教师质量。加大新聘教师面向海外的宣传和公开招聘力度,力争新聘为海外优秀博士或博士后1-2名。积极从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优秀博士毕业生或博士后出站人员中聘任新教师,进一步降低教师本缘率。新聘教师严格采取面向海内外公开岗位、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方式,新聘教师要公开述职答辩。鼓励新聘教师中没有博士后工作经历的博士毕业生要首先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5、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科研群体。整合优化学院各类科研资源的有效配置,围绕标志性科研方向建设标志性的创新团队,尤其是跨学科的交叉创新团队,不断提升我院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建立创新团队的学术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
6、构建“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体系。积极做好教学名师奖人选的培养、选拔和推荐工作,力争有1-2名教师获得省级或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以优秀课程为基础,以教学名师为领军,大力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争取有1-2个团队进入省级或国家级教学团队行列。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等有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活动,积极发挥高水平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带动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进一步完善以各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为基础的高水平教学梯队建设体系。
7、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结合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聘请5名以上海外学者加盟我院“海外研究生导师队伍”,并且在条件许可情况下邀请他们来校担任研究生的课程讲授,推动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聘请国内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著名学者作为我校研究生导师,聘请企业界和政府机构具有学术造诣的专家型人才作为我院研究生合作导师,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创新实践能力。建立校内“双聘教授”和“双聘研究生指导教师”机制,尝试以研究生校内“合作导师”模式推动研究生在不同学科间流动。利用我校多学科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合作导师”制度,优化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开设讲座和开展教学合作研究,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建设起以全职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学队伍。
8、学院要通过“人才年”的实施形成一个尊重人才、凝聚人才和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和文化环境。每一位院班子成员都要有1-2个青年教师“重点关注对象”,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困难。逐步建立起激励优秀人才和高水平成果脱颖而出、激励高水平团队凝聚的学术评价机制。提高学术评价标准,注重学术评价的分类指导。
9、强化学风建设。按照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的精神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大力加强学风建设,继续做好研究生和大学生的学术道德培养,严肃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使我院的继续保持良好学风的,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200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