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育桃李,精神千古传--纪念陈秉聪院士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之学术思想座谈会
2021年10月22日上午9时,由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办的陈秉聪院士学术思想座谈会于威海仿生研究院隆重举行,这是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组织的“纪念陈秉聪院士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的第四项活动。本次会议特别邀请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副院长王国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高丰、青岛大学教授刘大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庞宇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学院教授于思荣等嘉宾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吉林大学副校长马琰铭、威海南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丛磊、吉林大学科技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卢广林、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院长于海业、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前秘书长李建桥、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韩志武、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执行院长丁刚及其他各部门领导、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宝泉主持。
会议开始,由韩志武主任与大家一起深情回顾了陈秉聪院士的生平。陈秉聪院士毕生从事农机、仿生方面科研、教育事业,开辟了“松软地面行走机械”新领域,并率先提出了“畸变模型理论”,解决了松软地面和畸变条件下地面机械模型试验的诸多难题。此外,他研制的“半步行轮”、“可转换式步行轮”和“机械式步行轮”先后获得了国家级和国际大奖。陈秉聪院士在科研上取得的卓越成就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他耕耘不辍,硕果累累,先后培养的数十名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现已成为国内外农业工程领域和仿生领域的中坚力量。
马琰铭副校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陈秉聪院士的光辉事迹以及其在科技、教育事业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他进一步强调指出,陈秉聪院士是一名社会活动家,他积极参政议政,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变化,以前沿技术对标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在陈秉聪和任露泉两代院士的带领下,吉林大学工程仿生学科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变革,工程仿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也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迈向科技强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于海业院长在缅怀先生潜心治学、立德树人的高尚品格的同时,阐述了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科研平台、产业合作、国际交流等领域的发展情况。他特别推崇陈秉聪院士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农机工程和工程仿生交叉学科发展的磅礴力量。
任露泉院士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师从先生、追随先生获得的收获和教益。系统总结和全面回顾了陈秉聪院士作为工程仿生交叉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前瞻性地提出多学科交叉是未来科研趋势,创见性地对仿生研究的快速发展与进一步拓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任院士十分动情地向与会者讲述了和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和一些有趣动人的故事。他表示,在自己求学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深深师恩,先生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在先生的引导和支持下,其最终决定深耕于地面机械脱附减阻领域。如今,在两代院士的带领下,工程仿生事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学科发展、产学研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影响等众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任院士倡导后辈们要传承和发扬先生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顺应仿生事业发展的浪潮,努力将工程仿生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共创仿生事业新局面。
接下来,作为陈院士众多优秀学生的代表,特邀嘉宾们先后讲述了与先生相处的感知和感想。先生主持创建了吉林大学农机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完成了国家211工程农机工程学科申报工作,并培养了一支学历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学术队伍,是当之无愧的一代科学巨匠和教育大师。学生们还表示,先生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德学双馨,始终支持青年人的学术发展,为青年人搭建了广阔的科研创新平台,先后培养了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先生一生节俭质朴,淡泊名利,谦虚慈祥,平易近人,即便在特殊时期经受了巨大的磨难和考验,先生仍能保持积极乐观、豁达淡然的心态。先生是我们的时代楷模,先生的这些精神始终激励后辈学者们不断攻坚克难、求实创新。
与会者纷纷表示,陈秉聪院士一生致力于科研和教育事业,肩负时代重任,不忘报国初心。在他的身上,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韧定力,有笑对人生磨难的乐观豁达,有卷起袖管加油干的朴实无华。作为后来者和接班人,我们一定以纪念先生百年诞辰为契机,继承先生遗志,赓续先生学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心无旁骛、坚持不懈,振兴农机、提升仿生,携手续写农业工程和工程仿生事业的壮丽篇章!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2021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