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08年度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The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学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学科专业已经发展成涵盖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具有坚实的学科基础。农机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建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博士点,1998年转点为农业机械化工程。1988年农机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2年和2007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建立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和仿生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学科授权专业,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发酵工程硕士学位学科授权点,有农业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及食品质量与安全学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期货投资与管理辅修第二学科学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设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包装工程、生物工程(生物资源)5个本科专业。各个专业都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相关领域的急需专业,近几年每年平均招生数量170人,毕业生大多就业在相关行业的部门,就业率86%以上,每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比率在30%以上。学院已累计培养本科生6000多名,硕士生400多名,博士生100多名,博士后30多名。目前在校学生931人,其中在学博士生138名、硕士生114,在站博士后6名,外国留学生4人,本科生669人。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经过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学院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学院已成为为国家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和包装工程相关领域创新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院以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为带头学科,在学科学术队伍、科研能力与水平、试验研究条件、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农业机械动力系统分析及其相关技术、精确农业及其智能机械设计与环境控制、地面机械仿生理论与技术、农业机械化系统分析与管理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等五个具有优势与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其特色是:在研究方向设置上,面向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发展学科前沿适应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国家目标和区域经济;发挥自身优势,理论与技术、农机与农艺、工程与管理、科研攻关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研究内容上,拓宽研究领域促进多学科交叉,如仿生、智能CAD、非常规行走、精确农业、智能控制与检测等,发挥工程科学基础及综合性大学整体优势;加强管理与战略研究,如农机绿色制造决策、精确农业经济分析、吉林省农业工程发展战略等,发挥学科的整体优势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
学院现设有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包装工程,生物工程,仿生与动力工程,农业经济管理五个系;拥有吉林省地面机械仿生技术与仿生功能材料中试基地,吉林省仿生工程工程实验室农业机械工程研究院,精确农业研究中心,工程仿生研究所,绿色食品加工分析技术研究所,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加工及储藏工程研究所,机电设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建有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中法谷物加工高技术实验室,以及农业工程,生物工程、食品与包装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学院形成了以陈秉聪院士和任露泉院士为核心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博士生导师和中青年博士为主的骨干队伍,年龄结构和学历层次结构较为合理。院长佟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院现有教职工121人,教师75名,其中:教授26名,博士生导师21名,副教授28名。在研课题6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40项。自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以来,获国家奖5项、省部奖30余项;完成课题2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7项(两项重点),国家攻关项目10项;学术论文1000余篇,著作36部;建设经费投入5000万元;新增实验室面积2700平方米;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参与主持5次,外国专家来访讲学逾90人次,出国学术交流逾70人次。与日本筑波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美国德州A&M大学、美国佐治亚洲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俄罗斯联邦全俄农业机械化研究院、法国第戎国立农业大学、德国Sepiatec GmbH等10余所国际著名大学开展合作。目前专业实验室面积13784平方米,10万元以上设备120台(套),固定资产总值3120万元。主要研究领域的试验条件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来,学院一直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本科生教育的生命线。学院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陶冶了他们的文化情操。除学校统一发放的奖学金项目外,学院还拥有由香港校友毕俊女士、黎惠民先生赞助的“毕黎特困学生奖助学金”。学院培养的人才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部门,有的已经成为主要领导人,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国外知名大学的教授、国外著名企业的高级研究或管理人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gram
专业简介 培养具有坚实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食品营养、加工工艺及生产装备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食品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原理、食品物性学、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保藏、食品包装、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性、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等。
就业方向 培养的学生除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的毕业后均可在与食品加工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从事科研、设计、制造、教学、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咨询电话:85095726,85094648,85095255)
包装工程专业
Packing Engineering Program
专业简介 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包装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包装结构设计与制造、包装机械设计、包装装潢和造型设计、运输包装设计、包装自动化、包装检测等专业知识,能够从事包装工程的研究、设计和制造,且具有较强的电脑平面设计、包装产品检测、包装与物流管理及营销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包装容器结构设计与制造、包装机械、包装装潢和造型设计、运输包装、包装自动化、包装CAD、包装材料、包装工艺学、包装测试技术、包装与销售心理学、包装物流管理、广告设计等。
就业方向 培养的学生除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的毕业后均可在与包装工程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从事科研、设计、制造、教学、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咨询电话:85095726,85094648,85095255)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gram
专业简介 培养具有坚实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食品生产、流通领域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质量安全评价与控制、食品检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安全性、食品毒理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卫生与检测、食品添加剂、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食品保藏、免疫学原理、食品市场与营销等。
就业方向 培养的学生除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的毕业后均可在与食品加工、卫生检验有关的企业、研究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从事生产和质量控制、食品质量监督与管理、食品安全分析、食品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咨询电话:85095726,85094648,85095255)
生物工程专业
Bioengineering Program
专业简介 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生物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生物产品生产工艺与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从事生物产品研究、设计、生产、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生物工程方面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工程机械与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发酵工艺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工、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等。
就业方向 培养的学生除一部分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外,其余的毕业后均可在与生物工程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国家机关从事科研、设计、制造、教学、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咨询电话:85095726,85094648,85095255)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Program
专业简介 培养具有坚实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装备研究开发、推广运用、农业机械化系统规划设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够从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工艺及相关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农业机械学、农产品加工、汽车拖拉机学、农业工程测试技术、农机械化管理、农业经济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机械优化设计、机械可靠性设计、机电系统驱动与控制、机器人概论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将有近40%的毕业生可被保送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其余学生毕业后可在与农业工程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业从事科研、教学、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等工作。
(咨询电话:85095726,85094648,85095255)
撰稿人:马中苏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
2008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