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进一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历史使命感,学院党委于10月22日至24日组织25名党员骨干前往山东威海,开展旨在深化党性教育的培训活动。通过专题授课与实地研学相结合的方式,党员骨干在红色沃土上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专题授课:解码英雄精神的时代密码
培训伊始,《薪火传承:马石山十勇士的担当及其新时代启示》专题课堂拉开帷幕。授课专家依据详实史料,生动地讲述了1942年马石山十勇士在日军“梳篦式拉网扫荡”中所展现的英勇事迹。面对绝境,十勇士毅然放弃突围机会,多次往返于枪林弹雨之中,成功解救千余名群众。他们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而且在行动中展现了对群众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最终,十勇士全部壮烈牺牲。
“十勇士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真谛。”授课老师结合新时代党员使命,深入剖析英雄精神的当代价值,引导学员思考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与人民信任的根源。现场学员专注记录、踊跃提问,在思想碰撞中明晰责任担当。

实地研学:在红色地标中淬炼信念
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重温舍生救民壮举
在“烽火岁月”“勇士壮举”等展区,泛黄的书信、锈迹斑斑的武器与场景雕塑相互映衬,讲解员深情讲述着突围救援的细节,让学员们仿佛瞬间置身于那生死抉择的紧张时刻。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感悟家国情怀
在“潜心科研”“以身许国”展区,同志们驻足观看郭永怀先生赴美深造的手稿、研制“两弹一星”的计算资料,以及他给女儿最后的回信手稿。他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回国,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成功攻克技术难关,这种“科技报国”的坚守精神,充分彰显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同志们表示,将以郭永怀为榜样,攻克农业工程领域“卡脖子”问题。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铭记历史强担当
从“致远舰”部分残骸到威海卫保卫战史料,从战前两国实力对比到战后条约文本,详实的展品系统还原了甲午战争的惨痛历程。同志们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刻骨铭心,作为高校党员,必须扛起科技强国的使命。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在此期间,学员还参观了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认真听取研究院依托任露泉院士团队在仿生机械、仿生材料、仿生智能和仿生健康四大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和众多产业化项目。学员实地参观了仿生科技展厅,深入了解研究院在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及科普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

走进威海开展党性教育,学员沿着“甲午战争—抗日战争 — 两弹一星”的历史脉络,真切感悟中国共产党从抗击外来侵略到建设科技强国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此外,通过深入科研一线实地学习,学员在强化党性修养的同时,也提升了业务知识水平,使教育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党委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