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始建于1955年成立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农业机械专业和拖拉机专业,195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0年开始培养研究生,1981年设立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博士点,1989年设立农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历经原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农业机械系、原吉林工业大学农机工程学院,2001年5月农业工程及其相关学科组建成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2022年7月成立吉林大学仿生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历经学校多轮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学院现有农业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仿生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64人,其中专任教师114人,教授55人,副教授50人;国家级人才15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领军人才7名、国家级青年人才7名。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材建设团队1个。建有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农业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仿生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粮食产业人工智能仓储装备与服务技术创新中心、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高效播种收获装备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东北亚老龄主动应对与仿生健康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9个。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培育基地等3个国家级教学平台。学院是“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国家粮食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目前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科技奖6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入选A类学科,是“双一流”自主建设学科群骨干学科,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是国家首批重点学科,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先后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业工程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工程)历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农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两个分支机构的挂靠单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仿生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2017年入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2019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是“机械与仿生工程学科群”、“双一流”自主建设学科群骨干学科。仿生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学科是国际仿生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ISO国际仿生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单位。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起源于原吉林工业大学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学科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农业生产管理专业,1993年开始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1998年获批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长期保持高质量就业。本硕博学生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国机集团、中车集团、中国一拖、中国一汽、中国一重、潍柴集团、上汽、潍柴雷沃、人民日报、建行、工行、招商银行等企业,以及国家部委和省市公务员等。
(数据截止日期2025年7月)